女子午后户外带娃,因热射病去世,体温高于42摄氏度!急诊专家提醒|焦点短讯
近日全国多地开启高温烧烤模式,6月1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今年首个高温中暖气象预报,6月17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北方高温将覆盖超200万平方公里,中暑患者增多,高温天气也容易引发热射病。
(相关资料图)
据北京日报,仅6月17日白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了10名出现中暑症状的患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提醒:出现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一定要及时加以干预,否则症状将持续加重,如发展至热射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午后带娃户外活动
出现症状后未采取措施致热射病
6月16日晚,一名患者因出现严重意识障碍被送至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体温高于42摄氏度,被诊断为热射病。此后,很快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近7小时抢救后,于17日凌晨离世。
“热射病即重度中暑,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70%至80%,但热射病通常不是突然发生的。”迟骋介绍,该患者在户外带娃活动回家后,曾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的症状。但她并没有及时采取调适措施,而是继续处于没有开空调的闷热、西晒房间内。直至“叫不醒”才被家人发现、送医,此时为时已晚。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中度中暑与重度中暑4个阶段。“先兆中暑与程度最严重的热射病之间,尚有一个进展过程。如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大部分中暑患者是不会发展到热射病的。”
17日是周末,户外活动的人较多。17日8时至18时,人民医院急诊科共接诊10名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患者。
热射病就是中暑?
没有那么简单!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
全国多地的高温暖的空气,大大增加了热射病的风险。热射病研究竟是一个什么病?它与一般中暑又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温环境中人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急剧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诡诈、惊奇、昏迷)及多功能障碍的严重致死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疾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为经典型热射病)。
热射病与一般中暑有何区别?
热射病是危险的。可别听说中暑就小看它!
一般中暑症状:身体温度常会超过38℃,并伴有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皮肤透热、恶心呼吐,或四肢冰冷、脸色苍白、血压下落、脉搏变快等症状。
热射病症状:身体温度高,一般核心温度超过40℃。
另据北京日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迟骋介绍,先兆中暑的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此后体温升高、出现发热,但没有意识转变,则进入了轻度中暑阶段。如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可达40至42摄氏度的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则进入了中、重度中暑的阶段。最严重的中暑即热射病,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如发生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时,该如何处理呢?迟骋说,一旦发生中暑,要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扣,并通过擦拭、冰敷等措施帮助患者降低体温。降低室内温度的同时,要给患者补充体液,推荐补充含有淡盐水等含有盐分的液体,补充中暑导致的体液和电解质丢失。“简言之:物理降温、降低室温、补水,就可能逆转或终止患者的中暑进程。”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呢?迟骋说,如果患者出现了体温升高、肢体抽搐或出现嗜睡、认知障碍等意识改变,就要及时送医救治了。
“高温杀手”怎么防?
注意这四点
1、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
热射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要预防热射病,首先要避免中暑发生。
2、避免在高温(高温)以及不通风的环境里
应尽量避免在高温(高温)及不通风的环境里,出行时要避开高温,做好防晒。另外,可以适当备一些防晒霜。不得不在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注意个人身体状况,多喝水,及时休息。如果是驾车出行,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3、避免脱水的发生
可以喝一些白开水、淡盐水,或者喝含有钾、钠、尼克等离子的电视解析饮品,而不建议喝高级酒精饮品和高糖饮品。另外,可以多吃含水量比高的水果,比如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等,作为喝水之外的水分补充。
4、保证充分的睡眠
保证充分的睡眠,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释放。可以通过佩戴眼罩等方式改善睡眠环境,从而保证睡眠质量。
专家提醒:
高温天仍在持续,迟骋提醒市民:高温、高湿环境工作或学习者,一定要注意休息。“最好每30分钟左右就到阴凉通风处休息5到10分钟。及时补充水分,绿豆汤、凉茶等,都是推荐的防暑降温饮品。”
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最炎热的午后时段,“6月17日接诊的患者,大多是户外活动后出现中暑症状的。”迟骋建议,可选择一天中较凉爽的清晨或傍晚户外活动,并避免剧烈运动、不穿深色衣服,以防积热导致体温升高。
同时,要重视先兆中暑症状,一旦出现头晕、乏力、大汗、口渴等,要及时调整纠正。夏季饮食要尽量清淡,“辛辣刺激食物、抽烟饮酒等习惯容易加重湿热体质。湿热体质者更易中暑。”
这几种夏季疾病,同样要警惕!
防心肌梁死
高温天气需要预防急心肌梨死的发生。专家表示,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35℃以上的高温天,心脑血管病病的死亡率会明显上升。
如果感觉胸闷,不能大意,尤其是老人,要及时就诊。
防中风
专家介绍,在闷热的天气里,脑卒中知者确实比天气晴朗的时候多,大致会增加1/3。这与大量出汗、血液透析、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血压波动、天热心情烦躁、睡眠节律乱等因有关系。
防结石
高温天会影响身体对铅和盐的吸取,加上大量出汗,尿液渗漏,尿中结晶体更容易沉淀形成结石。预防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增加排尿量,建议多喝白开水。还要多运动,有利于肠蠕动,帮助排出代谢废物。另外,海鲜与啤酒尽量不要同时食用,否则会增加结石的风险。
预防胃肠病
夏日贪吃冰凉的食物,容易对胃造成刺激,引起胃虚弱、腹胀、腹痛、腹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以造成胃肠型感冒,特别是胆虚弱者及老人、小孩更应注意。
预防头痛
夏季很多人的头痛病会复发,罪魁祸首是因贪凉过度吹空气调。天热开空气调注意温度合适宜,空气调风口不要对着头痛部直吹,建议在室内披一件薄外套,以免颈椎背受凉引发疾病。
预防皮肤病
高温还可能会引发季节性皮肤病。除掉会有因被蚂蚁叮咬而引发的皮肤瘙痒红肿外,还会有因日晒引发的日光性皮肤炎、毛囊炎等皮肤病。另外,由于天气太热,身上也容易出现湿疹和痘子,因此夏天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
编辑|程鹏 易启江
校对|何小桃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北京日报(记者 孙乐琪 通讯员 钟艳宇)、央视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北京日报(记者 孙乐琪 通讯员 钟艳宇)、央视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