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越南不再是中国光伏企业稳妥的避风港

来源:第一财经

安徽光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赵学文不愿意再投资越南了。

“我当初在国内找基地的时候,很多朋友说你在越南有这么多年经验,在海外投资的话,投资回报可能很快会回来,我拒绝了。”在电话会议上,赵学文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他的光伏产业基地选在了合肥。

中国光伏的头部企业近年纷纷在越南扩产,固然有东南亚市场的考量,但更多是将之作为出口欧美的跳板。赵学文认为,尽管美国对产自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光伏产品给予了两年的关税豁免,但贸易大棒的风险并没有消散。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应该再向前走一步。


(资料图)

去留越南

6月9日,光势能10.8GW的异质结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在合肥庐江县开建。

“我想做一个有根的企业,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在国内先找一个总部。”赵学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而他的“无根”之感来自于十年前在越南的投资经历。

赵学文是最早投资东南亚光伏的中国创业者之一。

中国光伏企业的创始人们一路兢兢业业,企业则在行业的起起伏伏中成为主导全球光伏市场的力量。在中外企业的此消彼长过程中,中国光伏企业在2013年底和2014年遭遇了欧洲和美国发起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这激发了一批中国企业海外构筑制造基地的需要。赵学文与合作伙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4年越南创业。

“我们当年去越南是因为欧美对中国的双反使得中国企业不能从中国直接出口,因此我们在海外做了一个跳板,让中国的一线厂通过我们的通道出口到欧洲和美国,这是我们最早的初心。”赵学文说。

他们所设立的越南光伏企业最初为国内大厂代工组件这一最终环节,但当企业需要向上游的电池制造环节扩展的时候,创始团队感到了力不从心。“我们发现设备的投资以及整个运营资金都是个问题。”

在接触过数家企业后,赵学文等创始团队在2020年初接受了隆基绿能的收购条件。

中美之间新一轮的贸易摩擦开始于2018年,它大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对美国出口的预期,隆基绿能当时在马来西亚已有部分产能,但它也需要在中国之外建立新的出海口。

截至目前,隆基绿能在东南亚的制造基地分布于马来西亚和越南,其中马来西亚是其硅片、单晶电池基地,越南有单晶电池、组件产能。而且在2022年,隆基绿能完成其越南基地的产能改造提升。

国内的光伏龙头企业们近年都如隆基股份一样在东南亚建立制造基地,而且扩产不断。

晶澳科技在越南、马来西等东南亚国家都布局了光伏基地。

2022年6月晶澳科技新设了一家越南公司:晶澳太阳能新能源越南有限公司。这是对其此前投资的追加。截至2022年底,晶澳科技在越南的年产3.5GW高功率组件项目和年产3.5GW电池项目的工程进度都已经超过了98%。

晶澳科技的两家越南子公司晶澳太阳能越南有限公司和晶澳太阳能光伏越南有限公司是其核心的利润来源,两者分别以硅片、电池组件为主营业务,以9000万美元和6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在2022年实现了9.5亿人民币和6.5亿人民币的净利润。

晶科能源目前正在越南推进其8GW电池及8GW组件项目。该公司对第一财经表示,其东南亚产能根据市场需要,“服务于多个国家,主要面向美国、印度等市场。”

天合光能在泰国、越南等地投资了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基地。该公司位于越南太原工厂项目占地17公顷,在2021年就建成了年产能3GW电池车间和4.5GW的210组件车间。它最近的动作是在越南太原省安平工业园区内建设年产6.5GW单晶切片项目,把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进一步带到越南,截至2022年底这个项目处于建设期。

国际化如何才好

“现在他们在海外投资,其实最主要的依然是政策,依然是国际贸易环境决定的。”赵学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等国建厂,背后的驱动因素是海外市场基于能源安全而设置的关税壁垒或各种隐形的非关税壁垒。

“我们下一步马上要布局在海外的一些合适的布局点,这是企业在现在环境里面应该考虑的,必须要考虑的。”但赵学文强调:“我基本上对东南亚不会考虑了。”

2022年3月,美国商务部对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柬埔寨四国的光伏产品展开反规避调查。这项调查指控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将其部分制造业务转移到东南亚,以规避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的行为。三个月之后,美国政府声明,对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采购的太阳能组件给予24个月的关税豁免。

这项豁免政策有利于光伏厂商未来两年对美国市场的拓展,但在赵学文看来,贸易制裁大棒再度落下的风险并未消失。

“海外永远有一个风险,就是美国如果关掉这个门怎么办?到2024年的6月份,美国可能会做某种选择,对这些海外的产能进行控制。”赵学文说。

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化方式,此前更多是“中国制造,全球贸易化”,所有的产品都在中国制造,然后做全球贸易。赵学文表示,尽管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布局了光伏产能,但美国和欧洲会认为这是中国资本的外延。

“真正的国际化或者本地制造是,比如在欧洲制造,欧洲市场消化。当年老外到中国,是在中国制造给中国市场用。现在中国企业应该同样做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在国外制造,然后服务于国外市场。”

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各方的全球化态度一致的时期,一地生产供应全球是合理,且具有成本优势的布局。但现在原有的全球产业链已经被打散,全球化慢慢变成了区域化的过程中,企业也不能不做出调整。

现在已经有头部光伏企业开始做东南亚之外的制造基地布局。

近一年来,数家光伏大厂投资了美国基地。隆基绿能正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建设年产能5GW的组件厂,晶澳科技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年产能2GW组件的工厂,晶科能源也宣布了5200万美元的美国工厂扩建计划。

“公司在美国已有一座产能约400mw的组件工厂并运营良好,该厂投产时间较早。本次规划的新增产能,主要为应对目前市场趋势,进行产能升级。”晶科能源方面对第一财经表示:“短期内美国本土产能相对不足,仍以东南亚产能供应为主。”

TCL中环今年五月宣布将在在沙特阿拉伯地区以合资方式投建光伏晶体晶片工厂。这很大部分是应对当地的需求。中东产油国在寻求转型,沙特阿拉伯也对光伏发电做出了规划。

对于中国光伏制造的未来版图,赵学文猜想可能是这样一种格局:作为光伏制造中技术含量较高、需要产业链紧密配套、研发配套的环节,国内还是会在相当时期内有极强的竞争力。但是对于组件环节,在海外靠近市场侧非常有可能出现大量的本土产能。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