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盈转亏、毛利率下滑,艰难转型的量化派再次冲击港交所-全球热点
记者 | 佘晓晨
从助贷公司转型成数字化服务商后,量化派科技努力冲刺港交所。
2月21日,量化派科技(以下简称“量化派”)递表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此次为量化派第二次递表港交所,首次递表时间为2022年6月29日,目前资料已失效。
量化派创立于2014年,官方介绍为一家场景化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以AI技术为驱动,为多行业提供场景化数字赋能服务。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收入计,量化派在中国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七,市场份额为0.7%。
(资料图片)
成立至第六年时,量化派经历了一次转型。2020年9月,量化派将旗下信用钱包转型为羊小咩APP。2021年下半年起,公司陆续推出兴福汇及消费地图。在此之前,量化派主营助贷类业务。
招股书显示,量化派主要利用技术及应用程序帮助客户业务运营实现数字化,包括为金融机构找到符合其贷款申请标准的目标客户和为商品供应商及本地商家匹配其目标客户,进行商品及服务的销售。
目前量化派的客户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在数字化营销定价模式下的合伙业务伙伴;另一类是直接从羊小咩平台购买商品的羊小咩个人用户。
进一步来看,公司将数字化解決方案的业务收入分为两大块。其中,在数字化营销上,公司帮助金融机构和本地商家找到终端用户。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2月之前,公司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之后开始在APP上为业务伙伴的商品及服务进行广告和营销。
在这一业务中,公司在“精准营销”上采取按效果付费的模式;“广告投放”则为固定收费模式。按效果收取费用时,公司针对金融机构收取0.3%-8.6%的提成费用;对于本地商家,公司收取的提成比例则在6%-22%。
商品交易赋能业务中,商品供应商通过公司的APP提供商品并向用户推送商品及服务。该业务的收费模式不再是服务费,而是按照0%-30%的加成比例对每种商品收费。
事实上,在推出“羊小咩”之后,量化派的“金融属性”依然很高。很长一段时间里,客户的集中给量化派带来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但也是其风险所在。
招股书显示,按收入贡献计,量化派的客户主要为金融机构。2021年之后,量化派迎来真正的转型阵痛。
2021年下半年,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不得与未取得合法征信业务资质的市场机构开展商业合作获取征信服务,该办法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公司在招股书中透露,2022年,技术设置更新进度放缓导致金融机构客户产生的收入减少。
与此同时,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各年,公司的五大客户分别占收入的93.5%、74.0%及19.2%,其中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3.3%、37.8%及7.0%。
大客户的收入下降,公司业绩也随之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量化派的毛利率分别为76.9%、75.9%及65.8%,呈连续下降趋势。公司表示,毛利率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公司就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运营消费地图所产生大量初期营销启动成本,提高了总销售成本。
除了毛利率的下降,公司2022年的整体业绩也有一番波动。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三个财政年度,量化派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元、3.51亿元和4.75亿元。
招股书称,2021年到2022年收入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消费地图业务增长产生的收入增加,部分被技术设置更新进度放缓导致的金融机构客户产生的收入减少所抵消;二是2022年商品交易总量增长导致收入增加。
但同期公司主要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233.4万元、5400.6万元和-28.3万元。公司称,2022年由盈利转为亏损,主要是由于附带优先权的金融工具的账面值的变动。而账面值的变动主要因2022年5月订立的股东协议,继而产生金融负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附带优先权的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为8410万元。
2022年下半年开始,港交所新股市场回暖,全年共有90家来自不同行业及地区的新公司于港交所上市。2017年9月,量化派早期成立的公司量科邦集团曾尝试赴美上市。2022年6月底,量化派首次递交香港上市招股书。而这家公司也一度被众多明星风投机构青睐,投资方包括华创资本、高榕资本、Star VC等。
但从公司大幅的业绩变动来看,其在减少对于金融大客户依赖的同时,更需直面业务的稳定性和市场竞争问题。
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来自于金融机构客户的高收入贡献将继续降低。招股书中披露,本次募资计划用于增强研发能力及改善技术基础设施;构建及扩大本地消费场景并推广公司的业务模式。
标签: 母净利润